【电台道】5年造出“大国重器”竟是天津这位职校生!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贝博ball登陆入口

【电台道】5年造出“大国重器”竟是天津这位职校生!

  今年冬奥会咱们首次实现了奥运史上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就离不开我手里这个推进器!我是职业院校出身的,没想到咱也为冬奥会做了一份贡献。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水下航行器专家潘光教授(右一)团队来昊野科技指导交流,中间为韩野。

  初见韩野,他就带我们兴冲冲地走进了天津昊野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这两天,为了两个水下项目,韩野要到武汉和上海出差。临行前,他最关心的就是正在举行的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这个国际级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23个国家的700多名代表注册参会。韩野的母校天津职业大学10天前还承办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赛项,因为企业产品前期研发需要3D打印快速成型验证,韩野还特意回学校去看了看,“比赛专门面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当中的数字化设计,现在技术进步得真快,学生能力也强了,这在我们以后研发中可优先考虑应用了。”

  韩野一米八左右的个头,身材魁梧,手里拿着的产品,小小的,和他形成了显著的“反差萌”。他一直宝贝着的新产品叫水下推进器,也就是冬奥会火炬传递机器人身上的动力装置。当时承接这一项目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只给了天津这家水下研发生产企业三个月的时间,需求就是要在水下实现厘米级的控制。“天气、温度、环境,每一项都是考验,”韩野和记者说,因为要传递火炬的机器人本身体积就不大,对推进器的尺寸要求就更为严格,“十几厘米的小尺寸推进器里要实现几百牛的推力,以前从来就没过。”

  为了让水下推进器的各个元件运转更精确,韩野和他的团队反复调试,还寻求了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共同攻坚三个月终于做出了满足技术需求的产品。韩野团队研发的水下推进器为冬奥会火炬传递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韩野是如何从“大专”走上创业之路的?又是怎么选准了水下装备这个前沿产业,进而让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呢?近日,天津广播(ID:audiotj)记者走进了他创办的天津昊野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1991年出生的韩野今年才31岁,却是个创业近十年的“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2010年,韩野高考发挥有些失常,成绩刚好卡在本科和高职类院校之间。但他心里清楚,自己从小虽然成绩一般,但有一科特别突出,那就是物理。“小男孩都对电啊、磁铁啊感兴趣,从小我就老拆家里东西,电视、洗衣机,有时不小心被电一下,装回去时老骄傲了。”因为拆东西韩野没少挨揍,不过就此练就了不错的动手能力。在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报了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这也是他的母校天津职业大学的优势学科。

  刚上大一,韩野就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类社团,知识技能刚学了一个学期,就被师哥们拉去参加了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刚学了个皮毛,好多课还没上呢,但那会儿参赛需要三人一个小组,我就是临时被抓去当替补的。”结果如他所料,只拿了个优秀奖,不过这却给年轻的小韩打开了新世界:“大赛一般都是几个方向,像我们电气和自动化一般有做控制类、电源类、模拟类、高频类的,不仅是给你一个命题,还要引申应用,说白了就是你得做出个东西来,限时三天完成。那会儿基本不怎么睡觉,困了就旁边眯一会儿,突然有了想法就马上起来继续做。”

  正是这样高强度的大赛第一次给韩野开了眼界,原来职业院校里藏龙卧虎,身边有这么多“大牛”,老师也看中了他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特别是抗压能力不错,是个好苗子,直接就把大一的韩野招进了自己的实验室,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年都泡在实验室里,课业学习之余专门搞竞赛。

  “一年就一次大赛,其他的时间都在做准备,首先你得有基础吧,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又不完全相同,大赛是完全面向应用领域的,虽然我们平常也学单片机,也学模电、数电,但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我们要在基础上自己学习,不能只是看会了,会不会用,怎么用的更好,如何优化,实验室的老师也给我们做很多方向性的引导。”这样一来,组成团队的几个小伙伴都是从实际出发,将每一项技能融入到解决日常一个又一个问题当中,直面需求,形成产品。

  大二那年,韩野为实验室招了好几个师弟,自己组队伍参加电子类大赛、机器人大赛。“那年,天津市组织一个高校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因为产品成熟获得了一等奖!”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手林立的本科生中突出重围,这让年轻的韩野明白,只要能力过硬、产品过硬就能闯出一片天。“你可能不信,当时我们的产品就是现在满大街都能看到的智能窗帘。这两年不算是个稀奇物件,可在十年前还算是先进的。”韩野语气中透露着自信。

  马上,就有人找上门来,让韩野的团队帮他们做产品,向来重视学生就业创业的天津职业大学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仪器、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还给参加大赛的学生们出经费,购买元器件,就这样,产品一个个地从实验室走进了工厂,智能窗帘、智能锁、智能灯、调节屋内温湿度的控制器、自动化流水线,这不仅让韩野他们信心大增,还积累了创业的初始资金:“真的是感谢母校,因为在学校创业接项目时成本低啊,人力成本为零、场地设备成本都是零,每个项目赚得不多但也有几万块钱,这样我们就能报价比别人低,利润还是挺可观的,到了大三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我开始自己创业。”

  2013年,临近毕业的韩野接到一个报价20多万元的项目,贵州某大坝希望韩野的团队做一款水下巡检机器人代替“蛙人”下水。以前,大坝每年都要检修一次,主要靠蛙人穿着厚厚的潜水服带着护具下水,大坝水下情况复杂、水流湍急、能见度差,工作危险系数高,因此国内多个大坝开始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下水进行定检维修。

  “我原本想法很简单,做一个机器人,弄个电机一带就完了,就这样接触到了水下机器人。”项目进展很顺利,“后来发现我得给人家开票啊,这才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天津昊野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么来的,这是逼着我创业啊!”风趣幽默的韩野继承了天津人骨子里的哏都风格,一下子把大伙逗笑了。天津职业大学帮韩野对接了所在地北辰区团委,帮他找到了合适的厂房:“条件特别好,200多平米的场地正好适合我们生产,而且头一年还免费”。在后续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韩野先后接到了多个同类型的项目,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国内水下机器的核心装备还是一直受欧美国家卡脖子,像水下推进器,包括里面的一些传感器,只能从国外买,价格高、周期长,最麻烦的是对我们有很多限制,比如说一些特殊型号像超过1000米深度的水下推进器是不向我们的祖国销售的。”

  敏锐的韩野一下子捕捉到了这个机会,水下推进器应该是下一个蓝海,他马上将公司的发展趋势调整到专门做水下推进器。“2013年到2017年,我们做了很多基础性研究,比如说密封的结构、高功率密度电机、超小尺寸控制器等等。”那时,国内做水下装备的企业本就少,韩野团队率先选准这一领域早早介入。经过上千次实验,分别攻克了大功率电机、深海压力测试、缩小推进器体积等难题。“这上千次实验就像是排列组合,既要兼顾电机性能、功率,还要大幅度降低体积,为此我们先后拜访了河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专家们在关键节点上给出了很重要的项目评审意见。”

  在专家学者的帮助指点下,通过多次反复试验,韩野团队在2017年终于迎来了突破,推进器先后在我国南海、印度洋进行了多次整机实验,通过改进工艺设计,尺寸终于降到了原来的1/10。2017年底,天津昊野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科院三亚所也就是深海所完成了135Mp的打压实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企业的水下推进器通过了13,500米深度测试,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这项世界纪录。

  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韩野的公司也迎来了产品线的突围:“只要国外有的所有型号我们全有,国外不允许向国内进口的这些型号,我们现在也都有了,实现了当初五年内全面打破欧美垄断的目标。”以前韩野的公司从立项、确定参数、设计图纸、加工、组装、调试每个方面都在靠几个初创人员改进测试,大家经常工作到凌晨,经过四年多的技术积累,又一次次改变企业的产品研制方向,他们开始向市场提供技术高、质量优、系列化的高端产品,为水下装备行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2016年起,韩野的团队实现快速的提升,员工从6个人增加到42人再到如今60多人,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38%。这几年,公司的人员在变、结构在变,但韩野有一个招聘思路从没变过:“我们面试时不看出身,都直接考察动手能力,会有一些具体的任务,比如说你是学机械设计的吧,你上手给我画图,电子类的你给我编编程,其实这也是现在职业院校的培养方向,不是说我们印象里的程序员都是本科、研究生出身的,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所以现在我们公司里职业院校毕业的人也占到了1/3,其中不少人还是自己的师弟。”

  过硬的技能是韩野招聘他们的最终的原因。在他的母校天津职业大学,近几年一直在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师生热情参加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学生们先后夺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项金奖、2项银奖。培养了韩野的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今年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今年我们学院600多名毕业生,截至目前入职率已超过92%。”学院党委副书记韩东博介绍,近年来,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订单式”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利用学校、企业各自资源优势,既打通了学生实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又助力企业“量体裁衣”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截至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培养了一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了很多本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像天辰化工、航空机电、中芯国际、轨道集团、中科曙光等,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技术技能积累、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天津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郑清春表示。

  走出学校近十年,韩野的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恰好他的每一步都踏在了关键之处,这都源于他对市场、对前景的敏锐感知:“咱们国家十三五的指南里边就写到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里面有很多个项目要做,比如说大深度、深渊类的装备,虽然说我们没接到需求,但我感觉这东西肯定要做,就跟我们现在说的新基建方向,既然国家有需求,就肯定要有人做。”正是这领先一步的理念,让昊野科技逐渐走上正轨。2018年,他们和中船重工70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制定并主笔我国首个潜水器电力推进器国家标准,随后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发布了我国首个全海深推进器并实现系列化产品打破垄断填补国家多项空白。企业产品万米推进器搭载“悟空号”打破世界深潜记录并保持,助力双潜水器“奋斗者号”和“沧海号”深海互拍,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在国家提出双碳战略之前,我们在2020年就将新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新能源船舶动力和特种水下装备两个新领域,目前我们的意向订单已超越了7000万元,项目还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在韩野的带领下,经过近十年的刻苦钻研,昊野科技成为了研发和生产水下装备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他们又将目标瞄准了海外市场,“从2020年开始,虽然受到了一些疫情影响,但我们的第一单产品水下推进器顺利出口到俄罗斯,接下来像意大利、法国、荷兰这些水下装备强国也逐渐和我们有了合作,目前已经出口到了几十个国家,去年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

  带领企业走到今天,韩野格外感谢职业教育改革为他带来的机遇:“参加大赛让我看到一片天,确定自己的发展趋势。”韩野发现,过去十年,职业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学校根据公司需求在培养产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比如以前我在学校是可能还学一些过时的汇编语言,但我们企业现在哪可能用汇编语言做项目,现在全部用C语言是吧,学校的课程也就升级到了C语言,更多的和企业实际应用结合,比如现在学的机械设计软件应用的创新方法,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开始具备的这些能力,很多职业学校包括我的母校天津职业大学都在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如今,韩野正在筹备在海外设立一个分公司,专门从事水下装备的出口业务,“国家不仅鼓励我们出口,还有出口退税政策,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国外能和欧美厂家卖到同样的价格,中国装备走出去已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我们脚踏实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记者:翟婧秋 编辑:顾颖、霍然)